分布于河北、北京、天津、山東的魯中南和膠東地區(qū)、河南東北部、江蘇北部,為我國板栗食品加工集中產區(qū)。本區(qū)屬暖溫帶氣候,年平均氣溫11.4~14℃左右,年降水量500~900毫米,春季干旱,夏季雨水充沛。土壤類型以淋溶褐土和棕壤土為主,沂沭河地區(qū)為沖積土。該產區(qū)堅果小型,約8~12克,色澤美觀,含水量低,含糖量高,果肉質地細甜,耐貯藏,主要用作炒食。
長江中下游栽培區(qū)
主要包括湖北、安徽、江蘇、浙江等長江中下游一帶。該區(qū)屬中、北亞熱帶溫潤氣候,年平均氣溫15~17℃,年降水量1000~1300毫米,降水充沛,開花期多雨,伏旱較重。該產區(qū)堅果個大,平均單粒重16克以上,外果皮色澤淺,果肉質地偏粳性,淀粉含量高、含糖量低、含水量高于華北品種群,適宜菜用。本區(qū)板栗食品加工栽培歷史悠久,品種多,歷來有嫁接繁殖的傳統(tǒng);本區(qū)產量大,約占全國總產量的三分之一。
西北栽培區(qū)
分布于陜西南部、甘肅南部、四川北部、湖北西北部、河南西部一帶,屬北亞熱帶濕潤氣候或南溫帶半干旱氣候,年平均氣溫10~14℃,年降水量500~800毫米。該區(qū)栽培面積小,產區(qū)零星分布,栽植方式由實生向嫁接過渡。所產堅果以小型為主,單粒重8克左右,小的在5克以下,少數品種能達到15克;外果皮淺褐色,光澤暗淡,肉質偏糯性,適宜炒食。
西南栽培區(qū)
分布于四川東南部、湖南西南部、廣西西北部、云南、貴州等地,受海拔高度影響,氣候差異較大,以亞熱帶溫潤氣候為主,冬暖夏涼,多秋雨。該區(qū)實生板栗較多,品種性狀受地域影響非常明顯,差異較大。堅果小型,平均單粒重7克左右,也有15克以上者。大多數地區(qū)果實含糖量低,淀粉含量高,偏糯性,果面茸毛多,色澤差。
東南栽培區(qū)
分布于廣東、海南、福建南部、江西南部、廣西東南部、湖南中部、浙江南部等地。該區(qū)屬中亞熱帶氣候,年平均氣溫17~22℃,年降水量1400~1700毫米,以4~6月比較多,冬暖夏熱,雨量充沛。栽培管理粗放,品種類型復雜,實生變異幅度大;堅果中大型,單粒重7~17克,外果皮茸毛少而短,富光澤;平均含糖10.7%,含水量高;果肉偏粳性,味淡,適宜菜用。